您当前位置:厦门吉他网首页 ->吉他谱下载 访问次数:8671434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 欢迎光临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Amoy Guitar Training Center)是您厦门学习吉他的第一选择!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
吉他的音色问题
吉他习琴者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成
西班牙学派的右手触弦点
中央音乐学院杨鸣:10岁到1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法的音色练习
更多>>
巴赫《恰空》chaconne
《樱花主题变奏曲》解析
《加州旅馆》翻译与分析
《维拉罗勃斯第二首音乐会练习
索尔《月光》的演奏分析
玛拉兹的《西班牙小夜曲》解析
 更多>>
  ||------吉他谱下载------||
集美学校/集美大学校歌 五线谱/简谱/歌词
作者:李建武 编辑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 等  添加时间:2008-9-13  点击次数:20219

集美学校/集美大学校歌 五线谱/简谱/歌词

《集美大学/集美学校校歌》 歌词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集美学校/集美大学校歌 五线谱高清晰乐谱两种免费下载方式
1、请到厦门吉他网上层目录:吉他谱下载(曲目列表);
2、请到网站首页左侧——站内搜索——(下拉菜单)吉他谱下载;

 
      集美学校
  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 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1913年办集美小学,1917年办女子学校,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1919年办幼稚园,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后,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 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又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划定为“永久和平学村”,得到南北方承诺。1923年10月,由孙中山先生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因此得名。此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1925年又在集美办农林部,1926年办国学专门部,1927年办幼稚师范,并建有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统称“集美学校”。集美学校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国学等都设有专科,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为当时国内所罕见。
  八十多年来,集美学校不断充实扩建,现在已拥有学领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共12所院校、具备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学村了。八十年来,集美学校共有81131名毕业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国和台港澳地区,有不少是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专家学者。现在集美学校拥有在校师生员工15000余人,其中学生12000人,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0余人,设50个专业,开设课程800多门。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决心之大,千古一人!为完成陈嘉庚的遗愿,1993年10月,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校,1994年1月正式揭牌。1995年9月,新建立的工商管理学院正式开课,前后不到两年。集美大学是一所面向海内外,面向21世纪,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具有国际性,综合性,开放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大学。
  解放后,集美学村展开了大规模建设,现在,具有“嘉庚风格”的数十栋教学楼和体育馆音乐厅购物中心等掩映在白云绿树之间,万顷碧波之畔,宁静而瑰丽,参差而恢宏,加上那龙舟池畔的七座亭台阁榭,重檐飞翘,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真乃是人间仙境,旅人之家!
  “延平故垒”位于集美学村旁,是陈嘉庚先生特意保留下来的古迹。明末清初,郑成功距厦门与清兵对抗,清军就是从这里攻击对面的高崎,故而集美就为双方争夺的军事要点了。为此,拥历十三年,郑成功的部将中提督刘国轩在这里筑“集美寨”,一夜而成,与对面的高崎寨互为犄角。自后,郑军与清军多次在此激战,“集美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集美寨”是郑成功的重要防御设施。1922年9月,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寨遗址建成集美小学,将楼房定名为“延平楼”,同时,保留了这个寨门,在巨石上镌刻“延平故垒”四字,并在其旁安放了一尊古炮,以资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延平楼被日军炮火摧毁,1953年陈先生重建延平楼,抚今追昔,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做出一番事业,陈嘉庚也在此兴学育人,都给我们后人莫大的鼓励,我们只有奋发前进,才能告慰先人。
      在延平楼右边有一座手持快枪跃马飞奔的铜雕像,那是归侨集美校友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李林原是一弃婴,被华侨收养,4岁赴印尼探亲,后又回到集美求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再到上海入中学,北平国民大学参加抗日爱国斗争,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到山西雁北建敌后根据地,任雁北游击队政委,骑兵营教导员专署秘书主任等职,驰骋长城内外,1940年4月,在反围攻中陷入重围,壮烈殉国,牺牲时不满30岁。李林领导山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功勋,同样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
 
      集美幼儿园
      集美幼儿园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创办,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中国个人自己创办的学校之一。幼儿园地处充满文化气息的集美学村里,园内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四处花草绿树环绕,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花园般的幼儿园。幼儿园名称:厦门市集美幼儿园。幼儿园性质:国营。联系电话:0592-6068132。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岑路3号。
 
      集美小学
  集美小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最早创办的一所学校,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悠久。目前全校有教职员工281人,在校学生1630人,是厦门市规模****的小学之一。
  学校地处集美学村中部,一水环绕,波映层楼,树掩亭榭,环境清幽,是儿童少年理想的学园和乐园。学校占地面积22011平方米,建筑面积9166.4平方米。校园里有一幢教学大楼—“三立楼”(由立功楼、立言楼、立德楼组合而成)。这是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部诞生地,是革命斗争时期厦门革命的发源地。1997年重建以后,全座教学楼6400平方米,是一幢多功能、规范化,设施日趋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校园里有雄伟壮观的敬贤礼堂,还有百尺钟楼,如今已成为集美学村的标志。学校还拥有供二千多人活动的体育场所。1980年12月学校被定为福建省重点小学。
  学校以“诚毅”为校训,以注重德、智、体、美四育为办学传统,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几十年来,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开齐各学科,同时办有艺术团、少体班、美术、书法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生动活泼,学校曾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学校坚持用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流,激励师生爱国爱乡、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努力进取、报效祖国。学校的校史室内容十分丰富,被评为“厦门市十佳红领巾阵地”。
  目前,全校师生为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更加精神焕发,齐心协力,为把集美小学办成更富有特色的学校而努力。
 
      集美中学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 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 郭沫若
  厦门集美中学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系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园安全先进校。
  二十世纪初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针对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状况,立下兴学报国之志。他在海外艰苦创业,倾尽毕生资财和心血,创办了厦门大学,创办了以集美中学为主的闻名中外的集美学校,并立下“诚毅”校训。建校以来集美中学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才,如两院院士伍献文、蔡启瑞、张乾二、邓从豪、李幼平,著名作家白刃,著名电影导演黄健中,著名作曲家李海晖,著名书画家梁披云,黄永玉,著名实业家李尚大、李陆大等等。学校被称为“革命摇篮”,有着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校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学校被称为“侨生摇篮”,培养的5万多名校友,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海外,成名成家成才,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郭沫若先生有联赞曰:“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学校位于厦门经济特区,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与集美旅游区融为一体,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占地10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配备齐全,拥有标志性的陈嘉庚建筑楼群,拥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科学实验楼、室内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套房式学生公寓、招待所等。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1个多亿的的新高中部2007年8月即将动工建设。
  学校以“慎选教师,严谨治校”著称,保证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新时期,实施“名师工程”,每年投入百万引进名师,师资雄厚,有教职工250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80多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还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著名专家、教授上课、讲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面向全省招生,面向海外招生,培养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素质+特长”学生,在校生3000多人。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在全省首办“新疆内高班”;与澳大利亚合办“高中双学历课程班”。学校开放办学,与海内外著名学校共建,与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往来、合作频繁,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桥梁,是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学校高考中考成绩不断突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深受政府社会赞誉。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超过90%。中考稳居集美、海沧区首位。校报《集美中学》获全国特别奖;学生电视台和电视节目获全国金奖;研究性学习硕果累累;网络实验班特色凸显;个性化作文课题成绩突出;文体成绩斐然:多次荣获厦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厦门市中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学生艺术团多次应邀出访新加坡、香港、台湾等。集美中学网址http://jmzx.edu.xm.fj.cn/
 
      集美大学
      创办集美大学是陈嘉庚先生的夙愿 
      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敲响集美这个小渔村第一声学钟之后,相继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农林学校、福建高级航海学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国学专门学校和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等十余所学校。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各校期间,还建造了统一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美术馆、音乐馆、医院、大礼堂、航海俱乐部、大运动场、银行、电厂、自来水厂、印刷厂、游泳池、龙舟池等教育公共设施,同时,还购置了价值昂贵的航海学生实习船。这些为集美学村各学校服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体现了集美学村的完整性,并大大提高了集美学村各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得集美学村成为当时闻名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村。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了初等、中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后,觉得这些还不是解决振兴祖国文化问题的根本。他认为,“法治之根本,非在中小学也……端赖正当专门大学。”“何谓根本?科学是也。今日之世界,一科学全盛之世界也。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之才,乃能辈出。”于是,他于1921年4月,假集美学校校舍创办了厦门大学。尔后,为了弥补厦门大学在学科上的不足,他又设想办集美大学。
      1923年初,陈嘉庚先生连续给当时的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写了三封信。他在第一封信(1923年1月27日)中明确提出:“本校将来应改为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他考虑“厦大办不到之科而由本校承办,并助吾闽各科学之完备也”。同时他还就师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愿往欧美留学或调查考察,以一年为限。应开各费,由本校负责。薪傣与优待费,仍旧准(原来标准)给。”“若于普通学毕业(指大学毕业)后,有意再留一、二年更求高深之学问者,本校可助其学费,禅他年回国得尽本校之职务,而壮名称实于集大(指拟办的集美大学)也。”在第二封信(1923年2月23日)中,陈嘉庚先生提到,预算过几年如能获利250万元,可供两大学(指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之费。在第三封信(1923年2月28日)中,先生则详细表达了关于校舍建设的设想。他说:“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按二十年内,扩充校界至印斗山(在集美学村北面)。建中央大礼堂于内头社边南向之佳地……至于大学校舍之地址,弟意非内头社,后则许唐社后诸近处,另独立山岗,建较美观座座独立之校舍。”由此可见,陈嘉庚先生当年对办集美大学有过很周密的考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集美学村的办学规模和层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相继设立了五所大专院校: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十年来,这些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并且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合并组建集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建国后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俗称为“条”)和地方政府(俗称为“块”)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按部门、行业来规划和发展经济。与此相适应,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相继创办并直接管理了一批为本行业、本部门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创办并直接管理了一批为本地区服务的高等学校。这样,就形成了条块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条与块的院校各自分工负责为部门、行业和地方培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体制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各自封闭办学,直接导致部门和地方在低水平上重复设置高等学校和专业,造成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在条块分割的限制下,一些已经设置的院校和专业,由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对人才需要有限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另一些部门或地方却又根据自己有限的需要,投资新建同样或类似的院校和专业。这样就使得学校的规模效益很小,投入有限,办学条件也难以改善。这种体制还造成单科性院校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弊端。这些单科性院校因为行业性较强、专业面窄,造成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适应性较差,后劲不足,并由此造成我国高等学校缺乏生机和活力。
      从国家有关部门分别接管集美各院校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教育体制虽几经变革,但基本上还是实行“条块分割”的办学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学村各院校也相应地都存在着科类单一、各自为政、封闭办学、“小而全”的弊端,使得过去十分完整的集美学村实际上已失去了整体性。在总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集美学村,五所院校紧紧相连,有的只是一墙之隔,其中三所院校还分别辟有新校区。五所院校总在校生数约6000人左右。五校都各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五个基础部、五个图书馆、五个运动场,专业设置也多有重复,师资不能互相流动,资源不能共享。
      显然,如果不改变集美学村这种分散办学的状况,不解决由这种体制所造成的集美学村在结构、布局、质量、效益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那么,集美学村各高校就很难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适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就不可能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面临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集美学村带入二十一世纪,以迎接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集美的教育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办学效益,使集美各高校上层次、上规模,跃登新台阶,一直是各校及其主管部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更令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以及一些热心人士久久思索的问题是:继承陈嘉庚先生的遗志,使其创办集美大学的愿望得以实现。
      ●社会各界积极倡议组建集美大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集美学村许多专家、教师,或通过撰写论文,或进行课题研究,或召开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讨论建立集美大学。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在《未来与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以及《集美校友论坛》、《福建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海内外一些报刊也作过报导,产生过积极的反应。
      199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办集美大学的建议,又重新引起了海内外关心集美学村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关注。是年初,福建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有人提出要在南部筹办集美大学,在北部筹办南平大学。这期间,集美校友、印尼企业家李尚大先生也在为组建集美大学之事奔走、呼吁。他分别向王兆国、陈光毅、贾庆林、洪永世等领导连续写了十多封信,恳切要求政府筹办集美大学。李尚大为了当面向贾庆林省长要求办集美大学,曾一直在厦门宾馆的大堂等候到午夜。在这段时间,陈嘉庚先生的胞侄陈共存先生,也多次向国家教委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求办集美大学。
      同年3月21日,钱伟长、汪慕恒、陈心铭、洪惠馨、张乾二、赖万才、张楚琨等七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提交了提案:《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该提案指出: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认为在原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再加上已设在学村中的福建轻工学校、福建化工学校和福建集美水产学校等三所中级专业学校,共有八所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这完全符合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改革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和多种办学模式”的精神。
      我们认为,组建集美大学具有以下好处,必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这一举措显示了进一步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捐资办学的伟大精神,必然在海外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增加统一祖国、建设祖国的巨大凝聚力。二、集美学村创建八十年来,校友遍布全球,其中有一大部分校友已有相当建树,此举必然在海内外校友中产生重大影响和振奋。组建集美大学必将激励他们捐资办学的热情,有利于发展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三、促进学村八所院校理顺管理体制、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进行多层次办学,以及加强党的统一领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发挥更大的优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办好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
      4月30日,陈嘉庚国际学会发表《建议筹办集美大学公启》,指出:我会自创立以来,即以弘扬陈嘉庚精神、维护及发展陈嘉庚先生所创教育事业为本会具体的任务。今年三月廿四—廿九日,本会董事会在厦门成立的同时,经与福建省、厦门市当局及海内外热心人士深入探讨,初步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将集美各院校重组成立集美大学条件已经具备。现将我们的设想阐述于下,敬祈垂注,并赐予支持与协助。陈嘉庚先生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不单倾注毕生的精力与财力兴学育才,且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并具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他在家乡集美,自1913年创办小学起,至1927年,办有男女小学、男子师范及中学、女子中学和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幼稚师范各职业学校与国学专门学校,共九校,并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
      1949年以来,集美学校经过调整与发展,已先后成立了五所高等院校,即:厦门水产学院(属国务院农业部)、集美航海学院(属国务院交通部)、福建体育学院(属福建省教育委员会)、集美财政专科学校(属福建省财政厅)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属厦门市教育委员会)。集美已成为高校密集的学村。然而,由于这几所高校的上级主管机构不同、所属行政体系不一,使得名校间的协调与合作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集美各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渐增多,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立一所综合性的集美大学,时机已经成熟;同时,现有五所高校的课程与专业的设置、校址的分布、学校的历史等情况,均为综合性集美大学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鉴于上述缘由,我们相信集美综合大学的成立必将促进现有各高校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从而带动当地文化与经济发展,为福建省以至中国的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特出的贡献。省市领导关心支持,学村各院校积极响应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呼吁,引起福建省、厦门市主要领导同志的关注。筹办集美大学已摆上了省、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1993年4月15日,贾庆林省长在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厦门现场办公会议上说:“集美学村要继续遵循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宗旨,积极创造条件,依靠社会集资和华侨捐资办学,在集美学村创办一所面向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化的集美大学。”5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调动各方力量把集美学村建设好、管理好,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集美学村办集美大学的可行性方案,请省教委提出。”20日,厦门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八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对组建集美大学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希望能在举行纪念会时宣布成立集美大学筹委会,挂牌办公。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通知》,洪永世市长指示,把提出集美大学可行性方案的任务委托给中共厦门市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由其负责牵头研究。25日,市高工委邓渊源与水产学院、航海学院领导商议组织研讨、论证的工作计划。29日,厦门市王榕副市长在集美航海学院主持召开了学村各院校党政负责人会议,通报了省、市领导对办集美大学的指示。并公布了三份材料:一份是钱伟长等七个全国政协委员于3月21日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提案,即《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一份是陈嘉庚国际学会《建议筹办集美大学公启》;一份是集美校友、印尼企业家李尚大先生分别向王兆国、陈光毅、贾庆林、洪永世等领导要求支持办集美大学的信件。听了上述通报后,与会人员深受鼓舞。大家认为,省、市领导的想法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陈嘉庚国际学会的公启、李尚大先生的信,都反映了集美学村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会议随即通过了筹建集美大学方案论证课题组名单。
      6月11日下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良漙在集美航海学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集美学村有关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事宜。厦门市政府洪永世市长、省政府李子副秘书长及省教委、集美学村有关院校领导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由学村内现有的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和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等六所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精神,体现了集美学村海内外校友的愿望,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陈嘉庚先生开创的集美学村的教育事业,有利于增强各院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高等教育的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在,组建集美大学时机已经成熟,应尽快做好报批和筹建工作。为了做好筹建工作,以厦门市政府为主,会同省教委,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厦门市一位副市长任组长,组成精干专职班子,于7月底提出联合办学协议书,送中央有关部、委、办请示意见,正式签订。在此基础上,请省教委和厦门市政府进一步充实、完善组建集美大学的方案,争取8月初报国家教委批准。
      当时,集美学村各院校对于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相继以书面形式表示了明确态度。厦门水产学院(6月1日):“我院完全同意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这个建议符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符合农业部关于‘一校两制’、‘一校多制’的改革思路。组建集美大学有利于弘扬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精神,有利于引进外资侨资,有利于发展与地方联合办学,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