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厦门吉他网首页 ->音乐大世界 访问次数:8670702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 欢迎光临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Amoy Guitar Training Center)是您厦门学习吉他的第一选择!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
吉他的音色问题
吉他习琴者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成
西班牙学派的右手触弦点
中央音乐学院杨鸣:10岁到1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法的音色练习
更多>>
巴赫《恰空》chaconne
《樱花主题变奏曲》解析
《加州旅馆》翻译与分析
《维拉罗勃斯第二首音乐会练习
索尔《月光》的演奏分析
玛拉兹的《西班牙小夜曲》解析
 更多>>
  ||------音乐大世界------||
西方音乐年会(概况)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西方音乐学会  添加时间:2010-12-9  点击次数:4105

2010西方音乐年会·广州

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第三届年会定于2010年12月10日(周五)-12日(周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会议由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和星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由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并由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cn)提供媒体支持。  

一、年会学术议题  

年会的中心议题为:“学科交叉与比较:开放性的西方音乐研究”。相关子议题为:  

1、当代西方音乐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倾向;  

2、中西音乐比较;  

3、西方音乐研究与音乐美学;  

4、西方音乐研究与音乐分析;  

5、西方音乐研究与社会学;  

6、西方音乐研究与思想史;  

7、西方音乐研究与其他学科(含文献翻译);  

8、中国视野中的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肖邦、舒曼200周年诞辰纪念)。  

二、参会论文  

学会将提前征集参会代表的论文述要(1000字左右),由学会组织学术委员会对收到的论文述要进行审查和遴选,拟定本次年会的正式代表,并安排会议程序表。经审议通过的论文述要,将编入本次年会的《论文述要汇编》(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为尊重作者的学术权益,该文集所收论文均以述要的方式排印成册,不收录全文)。  

论文述要提交形式:电子文本,Word2003或Word2007格式,文字等从一般规范,并要求参考文献等信息齐全。  

论文述要提交地址: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第三届年会筹备组,E-Mail: yyxx0@yahoo.cn  

论文述要提交截止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0年12月9日 (周四)报到, 12月10日 (周五)-12日(周日)为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398号,星海音乐学院。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宏、黄燕、胡娉。  

电话: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办公室:(020)39363002。  

E-Mail:yyxx0@yahoo.cn (征稿专用)  

有关会议的其它事项等,请随时登陆中国音乐学网(musicology.cn),留意本学会主页(http://western.musicology.cn/)上的各项通知及信息。 


第一部分  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陈鸿铎:略论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黄  键:达尔豪斯音乐结构史的中国当下现存及远景瞻望
贾抒冰:跨学科实践与西学的引进
李荣锋:西方现代音乐学研究中的新方向:乐谱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
彭永启、王博:具象历史与抽象理论间的游移
孙国忠:当代音乐学的若干“关键词”审思
孙红杰:音乐体裁理论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陶  辛:戏剧分析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应用
吴新伟: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莫扎特《弦乐小夜曲》(K.525)的分析模式
温潇潇:舞曲音乐研究中舞蹈形态与音乐分析的跨学科结合
杨燕迪: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学科交叉:可能性与展望
杨  健:西方音乐表演实践的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方法及其运用价值
杨  婧:从西方人文领域“跨文体写作”现象谈音乐史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杨  秀:语言符号理论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周文静:音乐学与语言符号学新的碰撞

第二部分  音乐分析与音乐阐释陈新坤:音乐学分析:西方音乐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崔  哲:陈晓勇《第二弦乐四重奏》作曲技法微探
邓希路:作为文化阐释的音乐学分析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 15) Nr. 1解析
杨九华:抛开婚姻道德束缚,讴歌人本主义思想
冯欣欣: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Ⅻ-ⅩⅣ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
冯珮珺:歌剧音乐分析方法初探
甘芳萌:“转换网络”理论中的音集:主题构成与发展路径   
龚晨晨:对一部反传统交响曲的多角度解读
葛爱新:论巴托克《野蛮的快板》中三全音的结构意义
黄  燕:“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交融
胡  娉:音乐事件背后的非音乐动因
黄  虹、曹  玲: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伪音”现象及其意义
金毅妮:从伯恩斯坦《奇切斯特诗篇》看他创作中的宗教认知
康  啸:爱、信念与希望的弥撒
吕  侣:J•C•巴赫四部钢琴协奏曲旋律风格探究
刘雅新: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精神意蕴
李兴梧:欧洲六声转调与中国五声“旋宫”异同辨析
乐  敏:《画家马蒂斯》交响曲的形式与内涵
吕朋朋:卡特《第二弦乐四重奏》力度分析
李  灿:史蒂夫•赖克的“歌剧”《三个事件(Three Tales)》研究
梁雪菲:音乐手稿个案研究:吕内,修道院档案馆,第31号
梁  晴:隐秘的修行
刘小龙:参会论文述要两篇
马淑玮:巴托克对调性思维的创造
钱亦平:20世纪下半叶音乐语言特点及结构类型
齐丽花:贝尔格《抒情组曲》序列技法分析
单金龙:用和谐与上帝沟通
孙  恒:哈恰图良芭蕾舞剧《斯巴达克》的音乐学分析
王  晡:“和平更好”
王  涛:鲍罗丁《第二交响曲》的形象分析
王  晶:‘原型分析’与音乐批评
王  斯:过度阐释后的美感、可以被理解的美感
王丹丹:西欧早期音乐曲式形态探微
王新华:承前启后
吴亚娟:象征主义诗歌对印象派音乐创作的影响
王  可:返回内心世界的交响诗《死与净化》
杨正君:20世纪协奏曲中交响性因素的渗透
杨珽珽:由“拿来主义”看罗奇伯格《第二交响曲》
张  博:音乐史研究中的音乐分析
郑  中:论音乐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卓仁祥:贝多芬《迪阿贝利变奏曲》的音乐形态分析
周小静:从信仰和仪式角度研究基督教音乐

第三部分  音乐哲学、音乐美学
江水波:从“喜歌剧之争”看社会文化精神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李晓冬: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西方音乐进程
刘  研:论西方音乐审美模式的形成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刘  瑾: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之美学原因探析
刘丹霓:语境下的风格,感知中的音乐
李鹏程:试论音乐作品内容的二重根
李  婵:从瓦格纳乐剧“悲剧”问题研究看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之关系
卢薇薇:女性主义视角下歌剧《原野》中“金子”角色的形象塑造
潘  澜:论音乐风格的概念内涵
潘  洁:论“辩证戏剧”音乐的“间离性”
王少明:“你应”、“我要”、“我爱”
郑凌羚:以现代释义学角度观照无调性音乐
朱凯璐: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音乐
赵增芳: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麦克白夫人形象解析
朱  云:音乐学的女性主义及文化研究视角

第四部分  跨文化、中西音乐比较
陈  沛:从“跨文化”到“实验性”
丁  一:略谈2001-2010年间北京基督教音乐本土化(综述)
关  杰:基督宗教、西方音乐与哈尔滨音乐之城
郭金玲: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形成期的相关社会学问题之比较
李  平:探索中西音乐史的比较教学方法
李  圣:西方作曲家的中国音乐魂
马莹莹:当东方遭遇西方
田彬华:中外叙事歌曲的言说表象与内涵
叶松荣: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可行性探讨
叶  雨:西方作曲家与作品研究中对非西方核心地区和流行音乐种类的关注
赵去非:20世纪朝鲜、韩国、中国朝鲜族交响音乐的发展比较研究
朱敬修:中西变奏思维异同辨析
周凯模、李  方:跨文化研究:西方作曲技术与岭南元素创作

第五部分  社会学角度
江松洁:浅论钢琴的文化身份以及社会角色、作用和地位
刘经树:从文本研究迈向关联域化
李小兵:十六世纪晚期宫廷的奖励机制和宫廷乐师的社会经济地位
祁宜婷:地理因素与西方音乐的历史研究
宋方方:断裂记忆的重构
夏滟洲:社会学对于音乐史学的几个切入点
邹  彦:作为商品的音乐
张乐心:有关音乐接受历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周耀群: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社会结构与功能
郑  艺:音乐社会学视域中的西方早期复调音乐发展分析
张巨斌:西欧多元社会结构及其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朱知俏:赞助人与音乐家

第六部分  思想史
毕明辉:游离于直面与反思之间
崔  兵:信仰和理性的角逐
车新春: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音乐批评中的民族主义倾向
曹  妍:对“历史过程”的释义学追问
高士杰:从西方音乐史的视角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李秀军:蒙特威尔第研究的历史与西方音乐研究
姚亚平:新历史主义及其对音乐学分析的启示
袁利军:勋伯格的使命感
朱广伟:中世纪的女思想家
张琳君:歌剧研究的思想史角度
张景晖:玫瑰时代的性别铭牌
张瑛琪:后现代的“先声”

第七部分  浪漫主义音乐研究
邓  军:互文观念下对于润洋《悲情肖邦》的解读兼论学科交叉问题
郝亚莉、林琳:浪漫主义时期下的幻想人生
何宽钊:浪漫主义和声的文化
姜骁纹:“新音乐学”视域下的肖邦《A小调前奏曲》分析
金廷娥:无调性音乐的首创者
刘  悦:李斯特清唱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内涵
李  晶:思索死亡的精神之旅
吕  丽:汤豪舍的情欲与救赎
林  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1首众赞歌前奏曲》研究
马恒辉:试论勃拉姆斯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瞿  枫:拾起舒曼散落的星光
石松柏: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戏剧音乐研究
孙丝丝:阿多诺的“马勒观”
伍维曦: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古典形式与时代精神的矛盾及其成因
王文澜:肖邦早期音乐生活中的几位音乐家及其影响
王  敏:罗奇伯格与新浪漫主义音乐
韦  辉:舒曼管风琴作品《六首巴赫主题赋格曲》研究
王  莹:悲情与激情的交融
徐  德:藉肖邦前奏曲(Op.28)初窥原作版(urtext)之真容
姚益锋:李斯特的标题音乐观念及其体现
张  娜:李斯特管弦乐“主题变形”技法的表现性意义
郑  侨: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文化解读述要
朱  苹:论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西欧音乐的影响
 
第八部分  其他
谌  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董  蓉:歌剧的音乐叙事
黄腾鹏:从学院校园里走出来
何  弦:以赫尔墨斯的眼,参透塞壬的歌
李肖一:《西音史》课程考试形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李  蓁:耶鲁大学《聆听音乐》课程的启示
李雪洁:勋伯格的作品《升华之夜》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林  潇:阉伶歌手与音乐发展
刘一丁:走向光明的圣殿
钱雪莲:逃与不避
任达敏:一部惊世之作
孙  浩:解铃还需系铃人:歌剧及歌剧音乐戏剧性的戏剧观照
屠  艳:论歌剧《卡佳•卡巴诺娃》中的语音旋律
汪申申:关于进一步深化、扩展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的建议
王  秀:对《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的生态学意义思考
薛睿韬:历史的失落
夏  郁:关于中国当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西方音乐史教学的思考
杨晓琴:格鲁克改革歌剧中合唱的研究
元  媛:“叙”说琴诗

 


2009年 西方音乐学会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


根据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会及相关会议的计划,由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2009武夷山·西方音乐学会综合性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0日—22日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举行。

    此次会议特邀西方音乐学会会长杨燕迪,常务理事王晡、余志刚、姚亚平、邓希路、汪申申、周小静、彭永启参加。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师大、台湾大学、南京师大等全国各综合性大学西方音乐史学领域的71名参会代表围绕综合性大学西方音乐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会议分两天举行,25位代表针对教学与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4场专题讲座和5场专题发言。

    11月20日上午由西方音乐学会秘书长王晡教授主持开幕式,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叶松荣教授致欢迎辞,余志刚教授代表杨燕迪教授致辞。

    此次会议的此次会议的四场专题讲座分别由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主讲。中央音乐学院姚亚平教授的发言文章为《疑惑与反思:欧洲音乐历史中有文艺复兴吗?》,余志刚教授的讲座为《第13届巴洛克音乐国际双年会纪事》。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的讲座题为《以当下立场体察西方音乐》,西方音乐史学会秘书长王晡教授专题讲座题为《<悲怆>诗意旁白和音乐学分析》。这四场专题讲座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西方音乐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20日下午是两场专题发言时间,第一场由王晡教授主持,刘经树、毕明辉、吴海、卢广瑞、邹红云、王育雯6名老师围绕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与专业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科建设问题依次进行探讨。论文题目分别为刘经树:《站在音乐学关联域化的前沿——关于综合院校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反思》、毕明辉:《技术性、互动性、交叉性——综合大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吴海:《与艺术社会学相伴偕行——高等师范学院本文音乐史教学改革诹议》、卢广瑞:《谈我国综合性大学<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邹红云《综合性大学《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探析》、王育雯:《西方音乐的“线性”结构及其与汉人音乐的关系》。

    下午第二场专题发言由周小静老师主持,余志刚、王晡、冯季清、汪洋、孙红杰五名老师围绕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发言题目分别为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特色》、王晡:《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十个关系》、冯季清:《关于“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西方音乐史课程信息共享联盟”的倡议》、汪洋:《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优化途径》、孙红杰:《音乐作品的多重认知维度——西方音乐史研究与教学的方法论札记》。

    20日晚上是由姚亚平教授主持的研究生论坛,共有来自各师范大学的20多位研究生和多位教授参与讨论。在论坛中,研究生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交流,姚亚平、王晡、周小静、余志刚、汪洋、叶松荣、杨燕迪、毕明辉老师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21日上午共有两场专题讲座和一场专题发言。专题讲座由由沈阳音乐学院彭永启老师主持,两场发言分别为陈新坤:《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郑晓晖:《从中小学音乐教学需求出发对高师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午的专题发言共分两场,第一场讲座由刘经树教授主持,周小静、王东亮、邱桂香、王文澜、邓深海老师依次进行发言。周小静教授:《对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目的与方法的思考——爱的教育》、王东亮:《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邱桂香:《乐学·爱学·会学·善学——高师《西方音乐史》学习问题探讨》、王文澜:《综合性大学西方音乐史教材建设之思考》、邓深海:《西方音乐史教材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初探》。

    下午第二场专题发言由杨燕迪老师主持,杨九华、朱敬修、李然、翟静,以及王东路(未能到会,由王晡教授代其发言)五位老师发言。杨九华:《我的西方音乐史教学思考与实践》、朱敬修:《普通高校西方音乐(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李然:《谈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音乐史专家在中国的教学活动》、翟静:《斯托克豪森早期音乐创作研究》、身处香港的王东路老师委托王晡教授宣读自己的会议发言《西方音乐史—音乐与大文化之桥》。

    21日下午“2009武夷山·西方音乐学会综合性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暨讲习班”圆满闭幕,杨燕迪教授对承办此次研讨会的福建师大领导和研究生表示感谢,并对未来两年学会的活动做以介绍。

21日晚举行由余志刚教授主持的教师论坛,来自各大音乐学院和各个综合性大学的代表就自己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热情洋溢的讨论。

2008年

9月19日,会议进行了第一次专题发言的上半部分,在中央音乐学院姚亚平教授的主持下,先后有7位代表发言,主题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素质培养。

首先发言的是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他的发言题目为《谈西方音乐方向研究生的知识、素质结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研究生培养对本学科发展提出的挑战;有关音乐研究者的普遍素质要求;西方音乐研究生的理想素质结构。

在第一部分中,杨燕迪提到了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同时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介绍了有关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相关情况,并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第二部分,杨燕迪将音乐学研究生应具备的理想综合素质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综合结构:理论素质、音乐修养、人文底蕴和语言功力。第三部分中,杨燕迪针对西方音乐方向的研究生的特殊情况,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特殊的要求。理论素质方面,要“在研究中引入美学维度和社会学视角的重要性,材料和实证性突破的困难,以及理论创新的可能性”;音乐修养方面,要在处理音响、乐谱中,加大学习力度;人文底蕴方面,要求研究生“必须对西方文化的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涉猎”;语言功力方面,强调引进和吸收的重要性,“其中,应多在在音乐修养和语言功力方面下工夫”。

最后,他指出“通过经典论著的引进和吸收,改变当前的学科状态,是当务之急”,“精度、翻译和吸收消化经典论著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发言的是西方音乐史学会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的王晡教授,他的发言题目为《理念、能力和品格——谈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发言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理念而展开,其中提到了“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性质是研究性学习”,“培养目标是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人文主义、域外文化、开放性的特质对西方音乐专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最后总结出“抓住能力和品格这个核心,通过合理的布局、进程达到培养目的”的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能力培养方面,介绍了工具性能力、知识性能力、思维性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要将外语应用能力融入到文字理解、专业领域和实践成果中去”;“加强对乐谱、音响等资料的文本认识能力”;培养文字写作能力;对音乐史等理论内容要加强“整体把握能力”;在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同时了解中国音乐史,在学习音乐学科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加强“音响熟悉能力”和“文化参照能力”;同时还要培养“探究剖析能力、历史意识能力和方法开拓能力”。在品格培养方面,“要抵制功利、培养独立人格和不断创新开拓”。

最后,在总结了中国人进行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科性困惑、学科特点及面临的机遇后,总结出研究生学习的价值“是为了在音乐这门艺术科学学科中的精神追求和创造实现。”


天津音乐学院周小静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理想、现状、对策——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生知识结构建设的思考》。她通过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与想法阐释了这个命题。首先提出自己的理念,即一个理想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集理论能力、审美能力、知识积累、创造性思维、操作型和思辨气质于一身的”,并指出这是一个最高目标,无论从个人还是国家教育发展角度都应向这个目标迈进。周教授认为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基本技能,包括对音乐本体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文字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写作、外文能力、阅读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实用技能;
二、本专业史论和艺术感知,包括西方音乐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的学习,还有时期、地域及个人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有审美的能力和品格;
三、方法论;
四、对跨学科文化的理解。
随后,周小静针对以上四方面总结了现状,提出应该将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作曲基础理论视为整体进行教学的理念,并从自身教学方法出发,阐述了在培养研究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
最后,周小静提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面对的是生命的个体,教学应与活生生的生命体结合,而且要看到学生本身成长的能力。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叶松荣教授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广博·深刻·特色·创新——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质量意识探讨》。他的观点立足于提升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生专业培养的内涵式要求这一主线,针对当前国内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的种种弊病,提出三点认识:一是在广博的基础上求深刻;二是在学科交融的基础上求特色;三是在特色的基础上求创新。叶松荣认为,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当前必须突破制约研究生培养中的三大瓶颈:一是培养目标体系的瓶颈;二是教材中重知识、轻学术的瓶颈;三是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瓶颈。


中央音乐学院刘经树教授做了题为《研究生教学的几点反思》的发言。他首先指出研究生教学不能等同于本科教学,更不能重复本科课程,而应该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上体现出研究生的特点。这几年来,刘教授为西方音乐及其他专业研究生开设了多门研讨课,为研究生引进了20世纪末德国音乐学界的最新成果,更新了教学内容。在授课方式上尽可能让学生作选题小报告、参加课堂讨论,并在期末整理成文。学生通过研讨课,锻炼了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外语阅读、分析文献内容的技能,为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刘经树认为,为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研究生必须从入学伊始就开始论文选题、做必要的资料搜集,用约一年时间写作。他指出目前西方音乐史研究生论文的题目范围、资料研究、理论深度与国外研究生有一定差距。其原因主要在国情、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掌握外文资料不够;教学上,国内研究生教学尚未摆脱本科教学中归纳、整理的主导方式,未从研究、思考角度启发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课题。刘经树认为,这是今后研究生教学首先应注意的问题。他还指出结构史、系统音乐学显示出超越历史音乐学的魅力,是中国研究西方音乐的唯一出路。

武汉音乐学院汪申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武汉音乐学院培养西方音乐史方向硕士研究生的20年回顾》。他首先回顾了武汉音乐学院历届西方音乐史研究生招生的基本情况。随后就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目标是作为博士生的后备生,还是走上社会做西方音乐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汪申申认为研究生更多地是从事教学工作,甚至于多数情况下,很多西方音乐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学。面对这样境况,西方音乐史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应该重在培养实践能力。

汪申申还提到在西方音乐史研究中,选题是****的困难。要想完全避免“白说”和“瞎说”,且还有“可说”的价值是很难的。汪教授列举了若干选题实例,如《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西方音乐》、《东西方音乐交流》、《中西方音乐比较》等课题。要在“热门”当中做出“冷门”来,从新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对我国音乐界面向世界,认识世界是有好处的。


上午时段最后发言的是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的郑中教授,她的发言题目为《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发言分为选题缘由、现状调查、几点思考三部分内容。郑中首先明确了此次调查中提到的音乐学概念是艺术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此次现状调查也是针对全日制科学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随之,以“山东现象”引入,阐述了此次选题的缘由,旨在于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以便与山东省内已具有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联合,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如何整合山东省现有音乐学教学资源,以促进省内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之后,郑中介绍了有关对山东省内七大院校生源情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调查情况。在关于毕业论文的调查中,从选题与学术规范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她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内七大院校“学分互认、名师课题、建立齐鲁音乐研究网、建设研究生创新团队”等建议,希望弥补山东省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不足,继续发扬齐鲁大地的浓厚学风。

2007年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在西安隆重开幕

4月21日 上午(开幕式)
地 点:西安音乐学院 学术厅
主持并致辞:杨燕迪 教授

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西安2007第二届年会,于4月21日上午八点30分在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燕迪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杨老师对来自于海内外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致以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年会的基本情况。


本届年会的议题是“西方音乐作品的解读——历史·分析·批评·方法”,届时武汉音乐学院彭志敏教授、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卓仁祥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姚亚平教授将做大会主题报道。本次年会的召开将讨论以下几个议题: 如何推进学科建设、改选新的理事会、增补新会员以及确定下一届年会召开的具体事宜等。


开幕式上,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翟志荣教授致欢迎辞,他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会代表致以热情的欢迎,他表示年会在本院召开,将对西安音乐学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大幸事。


接着,由西安音乐学院资深教授高士杰致词。他说,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文化枢纽,本届年会在西安的召开,对西部的音乐学术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西方音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晡教授介绍新会员入会相关事宜。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会员参观了西安音乐学院的校园并合影留念。

2005年

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首届年会在上音召开
日期:2005-04-08
作者:杨燕迪 冯磊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音乐研究所承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协办的“上海2005’西方音乐学会第一届年会”于2005年3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针对当前我国西方音乐领域学科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各位学者和教师所关心的共同问题,此次年会的中心议题被确定为“西方音乐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出席本次年会的代表来自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通大学、浙江丽水学院等近二十个学校或院所,参会人数超过百人,可谓是中国大陆西方音乐学科领域中有史以来****规模的一次盛会。参会代表中既包括于润洋、高士杰、黄晓和、钟子林、沈旋、蔡良玉等西方音乐研究与教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也有王晡、钱亦平、余志刚、汪申申、韩钟恩、姚亚平、杨燕迪、孙国忠、刘经树、周耀群、陶辛、周小静、彭永启、邓希路、黄虹等近来非常活跃的中青年学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方音乐领域的两位著名的前辈学者——年过九十的钱仁康先生和年过八十的谭冰若教授欣然接受邀请,出席了本次年会的开幕式并与大家合影留念,为本次大会增添了特殊的喜气和特别的光彩。

在开幕式上,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西方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于润洋教授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西方音乐学会会长杨燕迪教授分别致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系主任姚亚平教授、杭州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王晡教授、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卓仁祥教授也分别代表协办单位和外国专家讲话。

本次会议分为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围绕中心议题所进行的历时三天的发言,其中包括主旨报告1篇,正式发言37人,自由讨论1场(十余人次发言)。大会的发言先后涉及了对西方音乐这个学科领域的宏观思考,西方音乐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类型与方法,西方音乐的专题研究(包括作品研究)等诸多与中心议题相关的话题和论域。代表们回顾和总结了西方音乐教学和研究在我国近年来的历程与成果,参照国外同行们的成熟经验和思路,反思目前本学科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积极从各个角度探讨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与举措。

第二项比较重要的内容是为配合本次年会所举办的西方音乐领域的学生论文评奖活动。评奖分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普通学术论文三个不同的奖次。评委会共收到全国三十余所音乐院校和系科学生的71篇参赛论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19篇,普通论文49篇。经过专家评审组公正严肃的评比,有23篇论文分获不同奖次的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其中,香港大学的郑中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奖,上海音乐学院的邹彦获得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中央音乐学院的刘小龙获得普通学术论文一等奖。此次评奖实际上对我国西方音乐领域的教学现状(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总结,获奖论文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体现了近年来我国西方音乐领域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层次的提升。

在本次年会中,还召开了有关西方音乐学会今后发展的理事会议和会员大会。自2004年5月西方音乐学会得到中国音协正式批准成立以来,学会的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目前,西方音乐学会的正式会员已经达到200余人。各位理事和会员还就建立网站以方便会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整理相关文献目录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于成效的交流和讨论。会议初步确定,西方音乐学会的下届年会拟于2007年上半年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中心议题为“西方音乐作品解读:历史、分析、批评、方法”。

本次年会特邀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两位音乐史学专家开设了两个紧扣会议主题的专题讲座:布拉热(Lester Brothers)教授的“若斯坎的《国王万岁》:音乐史个案研究”和布什(Deanna Bush)副教授的“让音乐说话:音乐、修辞与弗雷斯科巴尔迪的托卡塔”。两位学者均以具体作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就早期音乐作品的教学和研究作了深入的阐释,显示了西方学者在音乐作品解读和教学中的独特治学方法:既有扎实的科学考察和实证作基础,又有明确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论作指导。这对国内的西方音乐学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此外,会议结束的当晚(3月29日),与会代表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国“布利盖特.里多爵士之夜音乐会”。

通过本次年会的讨论和交流,我国西方音乐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各位学者和学子相互沟通并形成共识,为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与契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内容充实而丰富,总体来说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目的,从而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大家期待,通过本次年会的促动,通过学会工作今后进一步的展开,我国西方音乐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软件下载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2024厦门吉他网(www.xiamenjita.com).中国 .厦门.
Copyright ©www.xiamenji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jw@jmu.edu.cn QQ:892368450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21102000084
闽ICP备080035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