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厦门吉他网首页 ->吉他演奏法 访问次数:8670702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 欢迎光临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Amoy Guitar Training Center)是您厦门学习吉他的第一选择!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
吉他的音色问题
吉他习琴者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成
西班牙学派的右手触弦点
中央音乐学院杨鸣:10岁到1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法的音色练习
更多>>
巴赫《恰空》chaconne
《樱花主题变奏曲》解析
《加州旅馆》翻译与分析
《维拉罗勃斯第二首音乐会练习
索尔《月光》的演奏分析
玛拉兹的《西班牙小夜曲》解析
 更多>>
  ||------吉他演奏法------||
吉他乐器的物理性能和演奏的音乐性
作者:anoy  文章来源:网络采集  添加时间:2010-5-28  点击次数:2298

我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方放先生的观点:乐器对于演奏者的来说,应该是一个尽可能不要制约演奏者表现的工具,主要的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也就是大师琴成其为大师琴、工厂琴所以是工厂琴的原因吧。
1、音准的精确。或许大家可能认为音准的问题只存在低级的工厂琴里,但问题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如果从很专业的要求来说,远远不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公式在指板上安琴品就可以了,大师琴一般还会在前后琴码和指板上用各种方法对音准做出修正和补偿,以求得最精确的音准。
2、音量的大小。对于吉他来说,如果乐器本身的音量再比较小的话,在较大一些的场合听众欣赏演奏者的音乐就会比较困难,更不要说和其他乐器合作或有乐团协奏了。但吉他音量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些不太差的工厂琴在房间里给人的感觉并不比大师琴小多少,可如果到了真正的音乐厅里,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即使不考虑在音乐厅里的演奏,一把音量大的琴其强弱区间也必然较大,这样演奏者的音乐起伏空间也就会比较自由,这对于音乐表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声音的延续。如果延音较短,在弹奏歌唱感旋律时会比较困难,从而迫使演奏者大量使用揉弦加长声音的延续,但揉弦并不是在所有场合都可以并且适合使用的。而且乐器的延音长短会影响到声音的远达性,进而直接影响乐器在大场合的表现。
4、声音的平衡。在拿到一把琴时,大家常常会说:这把琴高音好一些或低音好一些;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声音的平衡性能的认识,其他还有吉他各个弦的音色应比较统一,声音过渡自然;各个品上也应没有狼音;琴的高把位声音不应过分偏紧。如果琴的平衡有问题,音乐的平衡也会同样出问题,通过右手的控制来解决是极为困难的。
5、声部的层次。时常可以看见琴友拿到一把吉他时,是弹奏一段单音旋律来试琴的音色和音量来判断琴的好坏。这或许不是一个很全面的试琴方法,因为即使琴的音准、音量和音色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声部的层次有问题,那在实际的应用里还是不能说是一把合格的演奏琴,吉他是和声类乐器而非旋律性乐器,绝大部分乐曲是多声部音乐,如果琴的层次不好,演奏多声部时会较为含糊,使人难以听清。这个问题在吉他中比较常见,有些较为昂贵的琴也会有这个缺点。
6、反应的敏感。琴友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拿到好琴后反而自己的演奏听上去有所下降,这就是因为良好的乐器都十分敏感,如果原来有一些缺点,那么在好琴上就会更明显的凸现出来。而这种特性正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乐器需要对演奏者手上每个微小的变化做出反应,否则演奏者音量和音色变化都会变的不明显,这时弹奏出的实际音乐和演奏者希望达到的音乐会有较大的差距。
7、音色与气质。这一点是较难用文字来表达的,每一把优秀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气质,这种音色和气质会决定这个乐器适合演奏什么风格类型的音乐,两者相得益彰时,音乐与乐器水乳交融,会有极强的魅力。当然这不是说这个乐器就不适合弹奏其他风格的音乐,好的乐器的适应面也是很宽的,只是他特有的气质会最适合某一种音乐。
总的来说;如果演奏是东施,一把好琴并不能使之成为西施;但如果好的演奏和一个差的乐器在一起,纵然国色天香,那也不过粗服乱头罢了。

我最近和方放一直在考虑写一篇文章,关于乐器和音乐表现之间的联系的文章,但是却很难动笔,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现在在学习吉他的爱好者当中,有些人技术已经练习得比较熟练了,但是还是用比较差的吉他。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用这样的乐器照样可以表达音乐。我们知道,这样的观点并不全面,否则,演奏家或者很多资深的业余爱好者就不会去追求高档的乐器了。

我先说说我的观点吧,希望抛砖引玉:首先,音乐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表达音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一般业余爱好者认为音乐处理得流畅、稍有起伏便是有音乐(乐感),其实,这只是音乐表现的一个小部分而已。有些乐曲,需要比较大的动态对比;需要乐器能够做出弱音到强音的明显变化;有些乐曲的曲趣需要乐器的音色清澈无暇;有的需要乐器具有敏感的音色变化;有些需要声音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有的需要越乐器发出“厅堂感”的声音(泛音丰富)……。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音色的平衡,清晰度,声音的延续性能(有的低档乐器在演奏慢速的乐曲,乐谱要求低音持续一个小节,但是实际上乐器只能延续到一半),音准、手感等等。这些,是我们可以度量的物理因素,还有一些属于音乐灵性范畴的因素。比如,我们觉得有些乐器的声音典雅高贵,有的热情奔放,有的什么也不是(低档吉他)。这些,无一不对音乐的表现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手中的乐器表现力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有可能是我们对乐曲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当然,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没有必要买世界一流的吉他,这里有两方面因素,第一,初学者不知道能够坚持多久,是否能够培养长期的兴趣;第二,初学阶段所接触的练习曲或者基本功练习对乐器还没有提出那么高的要求。因此,初学者近需要一把音准手感没有问题的吉他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经济条件,一开始就用名琴当然是好事。

对自己的乐器提出要求,首先是对自己的音乐表现提出要求,就像岳兄说的,如果自己的水平没有提高,也不会考虑倒换琴。然后对自己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乐器潜能的能力)。不幸的是,一般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那些认为自己的乐器已经有充分的表现力的人,大都是对音乐缺乏思考的人。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人的演奏(思想)是第一性的,而乐器是第二性的。我们既不能否定人的决定性因素,也不能否定乐器的能动因素。对乐器的追求应该是建立在对音乐表达的追求基础之上,否则就毫无意义。匆忙之间,先写这些,欢迎大家加入,然后我们就可以整理出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了

Asniler的观点
琴,技术,音乐——缺了其中一样,就会事与愿违。我的感觉是:琴是工具,技术是途径,音乐是目的。有音乐的感觉,知道想要什么样的音乐,这并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以做到的,能将一种感觉准确的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自己的脑子里终于,有了个SAMPLE,知道什么地方要什么样子了,这时候,顶多是个欣赏家。因为真到了手上的活儿,就算有一千个“心力”,手还是不听使唤,或者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让手上的琴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也许压根,手上的琴就发不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这就是只有音乐,没有琴和技术的结果——当然,我没有贬低欣赏家的意思。 只有琴的时候,充其量是有了一个优秀的工具。没有力气,没有目标,一样造不出好的房子。除非这个工具是会自己唱歌。我看过几个初学的琴友试着弹一些中高档的琴,呵呵,结果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琴就也好象一个人,只有具备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做它的知音。否则,再好的琴,也就好象跟你完全不相干的一样东西一样。只有技术的时候,可能也是一种荣耀的结束和一种悲哀的开始。因为单纯的技术纯粹是一种奥林匹克性质的优势,除了进行类似比快,比强,比耐力之类奥林匹克的竞赛之外,别无他用。

我觉得有技术和能把技术运用于音乐不是一会事。有技术是有了一些条件的,但要把技术运用于音乐还得从头开始学。而一种技术风格也不是在每种琴上都适合。在一种低档琴上练出来的技术,可能根本就不适用于另一种高档琴。更不用说在这琴上表现音乐之美。我更倾向于的说法:脱离了音乐,脱离了琴练出来的所谓技术根本不能称之为技术——体操尔。一句话概括的话:艺术家在琴上用恰如其分的技术表现音乐之美。而三种要素只有其中一种的话,结果就是会事与愿违,明明想要并且也觉得会得到的东西,得出的结果却并不是那样。这实在是个很大的话题,如果换个角度,三种要素缺一种的话会怎么样……呵呵,真不是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能表达清楚的。

canarios的亲身体会
这一向睡眠不好,我被PARDO害了。为了对得起投资,我付出了更多,好琴象电脑一样,绝对是女性。
在得到PARDO和《卡雷巴洛》以前,我用的是YAMAHA和陈志教授的理论,必须用较大的力度才能弹出还算圆润结实的基础音色,但总感觉音色较暗,缺乏亮丽和穿透力,音色的变化方式也仅局限于变换拨弦区域,力度一变化,基础音色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触弦角度和深度以及指甲的形状的改变对音色产生的影响不能让人获得满意的效果。音色和力度变化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变化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因此在追求表现和变化之前先必须有一个基准点,即良好的基础音色和力度,也就是不带任何感情投入时能演奏出令人感观愉悦(暂不谈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的音符。PARDO到手后,才真正发现一把演奏琴的价值。我原来的基础弹法在PARDO上出来的音色变的有些粗砺,力度显得太大了,声音较僵硬,不是我理想中的基础音色。在好友老汪(他也用PARDO,基础音色相当漂亮)的帮助下,重新改进了拨弦方式,获得了满意的基础音色和力度。在正确的基础音色基础上加上力度变化,音色在弱时一样清晰、圆润有弹性,强时又不会死板,音量变化范围也很广。再看《卡雷巴洛》中关于音色变化的阐述,改变手指角度和僵硬度来获取不同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这在YAMAHA上是根本无法获取的体验。

好琴不容易驾驭,她把演奏中的缺点也让人一览无余。我现在完全不敢演奏有难度的曲子了,重新狂练塞歌维亚音阶。根据好友老汪的建议,首先稳定基础音色,再逐渐加快速度,逐渐加入变化,另一方面,保证我的PARDO每一弦每一品都能练,半年后,我的新PARDO的声音也开得差不多了。感谢PETER和老汪,你们让我又开始“饱受音阶的煎熬”。现在谈及的只是演奏法的范畴,而如何用技巧表现音乐则是音乐学的问题了,我不敢妄言。总的原则一般是了解乐曲背景、风格,划分段落,分句、层次和音色力度的对比,确定合理起奏力度和速度,运用熟练掌握后的高质量音色、力度变化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再创造,而这一步则需要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广博的见识,一般爱好者最多也就能作到模仿自己欣赏的版本罢了,模仿能作到形似都很难,因为乐器好坏、技巧成熟度以及身理机能的差异都会影响表达,音乐修养不够,更不可能做到神似。而用自己的乐器和技巧形成独特而受认可的诠释我这辈子是不敢企及了。但做为真正的爱乐者,应该从理性(演奏法和音乐学)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版本,了解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自己认可和不认可地方的都应有合理的理由。但是,只有亲自拥有演奏琴,见识过好琴所能表现的范围极致,听过各种音色,了解音色获取的方法,才能找到进步的突破口,正如陈志教授的观点,脑海中存储音色的多寡是决定音色好坏的重要因素。有了技术基础,才谈得上运用和音乐表现,而表现是否合理,则需要全面广博的知识和修养。只有盐,做不出美味,作料齐备,也得看搭配。而目前国内的同好缺乏的正是正确的感性认识和对音乐的理性分析,少有机会亲身经历名家的言传身教和名琴的演绎,更多的是闭门造车和凭空臆想。

 

Yun的观点:

我想琴技、音乐修养和琴的档次三者是相符相成的。仅有好的琴技和音乐素养,没有好的乐器,难以使演奏者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有了利器,而没有好的琴技和音乐素养,那再好的利器也难以奏出绕梁之音;同样音乐素养在这三者中也起着极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同首简单小品的演奏出自大师之手和常人之手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对吉它爱好者而言,学习吉它的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在初学期间,应侧重于琴技的提高。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和经济能力考虑选择利器和提高音乐素养,真正使自己吉它演奏水平上一个台阶。以上是自己学习吉它十余年的小体会,不到之处请指正。 上海琴友海草: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可能谈不出很深层的看法,不过这到使我想起了我听《黑色十日谈》的经历。

我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是就着乐谱边看边听国内一位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当时已经注意到乐谱有些小节上标注着“(eco)”字样,但并没意识到它的含义。而后来我在听Goni的演奏录音时,当听到同样的段落,我猛然间猜到了“(eco)”的含义,也就是说要弹出回声的效果。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那么可以说Goni在处理这一段时非常的传神和到位,而国内那位演奏家就相形见绌了。产生这样的结果,你可以说

是两人在演奏功力上的差异,但我始终认为吉他的好坏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决定性的因素。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买不买好琴在于个人对吉他的爱好程度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经济上能够承担的朋友,如果因为“给你一把好琴也发挥不了好琴的潜力”之类的原因而拒绝一把好琴的话,那就太可惜了。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已愈来愈感觉到一把好琴的重要性,只不过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而一时无法购置一把好琴。不过我始终在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偿所愿

Spanar:
看看钢琴家是怎么说的:“我喜欢弹那种漂亮的,能发出歌一样的声音、音色鲜明且均衡的钢琴,一位钢琴家的确应该根据不同的作曲家来弹奏不同的钢琴一架好的钢琴能够为你做的更多。”-----鲁道夫。塞尔金

“我相信对于任何钢琴家来说,‘死神之吻’就是指一部特别沉闷的钢琴。如果有足够的控制力和技巧,你完全可以让一架尖利、可怕的钢琴发出柔和的乐音。但是如果遇上一部死气沉沉的钢琴,你就没指望了”-----奥拉西奥。古铁雷斯

音乐就是一种思觉的异感再现。
琴是音乐的载体,虽然说好琴与差琴都可以表现音乐,但好琴可以使音乐好上加好,而差琴会使自己心灵的再现受到客观的压抑。如同你听到百灵鸟与鸟鸦的叫声时的反应。这个比喻过分了些,但至少是百灵鸟与布谷鸟的叫声。我的看法是建议使用合格的琴,至少应使用可以将古典吉他特性全能表现出来的琴,这要求并不高,有条件者当然可以根据能力采用更好的琴。但考虑到个人收入国情、好琴行情,还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琴——只是用来表现音乐的载体,人可以被琴所约束(想不被约束,那只能用更好的,只是最可惜的是永远没有最好的。),但心灵中的音乐是绝不会也永远不会为任何事、物所约束的,

音乐才是真正的终极目标。

技巧,用于表现音乐的手段。乐器演奏者真是一种悲唉!!用心灵在演释自己怃限美好的音乐,可偏偏要通过技巧,在乐器上去表现。音乐通过这层层的剥削想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唉,除非长个帕格尼尼的蜘蛛手吧。。。。。。。。否则我辈还得天天苦着脸在琴上拼着命的点格子学跳蜘蛛舞吧。

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每个人也都有享受自己音乐的独有权利,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而言最精彩的理解,这就是音乐,音乐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文化水准。面对着音乐,唯有的只是心与乐的碰撞。(注:至于合不合拍,这是人的个体差异,而不是音乐的过错,所以音乐会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说)

人<====>音乐
人与音乐是可以交互的。
人==>技巧==>琴==>音乐==>人


哈哈的观点:
不过,我觉得与音乐表现力关系****的还是作品本身,因为绝大多数的音乐语言,比如和声,织体,复调等等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乐谱当中了,只要按乐谱完整连贯地演奏下来,作品情感和内涵的表达已经完成了80%,乐谱中的音乐语言本身都是极富感情色彩,节奏的变化,和声的行进,主旋与复旋的对比等等都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至于演奏,我想应该坚持的原则就是如何通过演奏技巧将作曲家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而演奏者主观的东西不应该很多。有很多演奏者片面强调所谓的表现力,这是没有弄清楚什末是音乐表现这个概念所导致的结果。其实,从演奏而言,音乐表现指的是"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而且这是演奏者唯一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当然,如何从机械技巧过渡到演奏技巧(富有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的技巧),一是靠理论的学习,二是靠天分或许天分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其实,大家在探讨表现力和技巧时,最终都会归于音乐本身,而得出的结论一定是:做一名优秀的演奏家,必须精通音乐理论,而且也应该对作曲有所研究,因为只要了解作曲手法,才能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才能看到乐谱背后更加深层的东西。总之一句话,要了解音乐的语言,否则,就永远走不出不听录音就无法弹琴的阶段。我在和一些琴友聊天的时候有一些感觉,比如,有些演奏者弹技巧很难的曲子,但是可笑的是,有人居然连曲子的旋律都不知道;有人可以弹巴哈的998,但居然连<世上只有妈妈好>都弹不出来。听起来好笑,但确实挺悲哀的。我的想法是,一般的爱好者也不必研究高深的理论,但最起码要具备首调的概念,对基本的和声功能有所了解。


关于技巧,我想,机械技巧是必须要具备的,否则,就是奢弹音乐表现。机械技巧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但是如何用机械技巧来表现音乐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理论学习,生活经历,天分很重要。关于琴,我的看法是一定要拥有好琴,琴,技巧和音乐三个方面,好象琴是最初级的,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一项,不过,我的想法是,琴是最终的音乐载体,好琴的价值只有在真正懂得音乐的人面前才能体现出来。否则,MONTERO和KNEIPP无异于一堆劈柴!

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软件下载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2024厦门吉他网(www.xiamenjita.com).中国 .厦门.
Copyright ©www.xiamenji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jw@jmu.edu.cn QQ:892368450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21102000084
闽ICP备08003578号-1